【专家解读】黄山学院法学副教授郑文兵:守正创新,开创黄山普法新篇章
解读人:黄山学院法学副教授、安徽地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郑文兵
解读内容:中共黄山市委 黄山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黄山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明确普法重点内容,强调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就加强组织实施作了部署。
《规划》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就是坚持立足黄山市实际,推动黄山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具体创新举措体现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了为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在工作原则中,明确要坚持立足黄山市实际。
第二部分在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增加围绕我市“融杭接沪”、倾情倾力打造“五个之城”等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宣传我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规章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增加要继续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月活动;在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中,针对我市旅游城市实际,增加加强文化旅游行业法治教育内容;在完善制度保障中,增加我市推广“信易+”场景应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用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第四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突出我市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徽州法治文化特色,提出新安江法治文化带建设专栏,促进新安江依法治理。组织开展年度黄山市“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中,提出打造新安江法治文化带专栏;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突出挖掘、保护、弘扬徽州法治文化内容,增加加强对徽州法治文化历史遗迹和文物的保护,将法治元素融入历史街巷、名人故居、历史遗存和活动场所等,加强对徽州法律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宣传徽州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加强对徽州典籍、文物的保护和整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下去,提出打造“徽风新韵”法治文化品牌专栏。
第五部分在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中,结合黄山实际,将各地基层“一约四会”制度(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党群议事会)和长板凳议事会、乡村治理积分制、红黑榜、社区“法律之家”、“作退一步想”、“乡贤+”等经验做法写入,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新路径。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未来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黄山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处在崛起赶超新风口,加快发展、大有可为的黄金五年,需要以高质量普法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黄山,为倾情倾力打造“五个之城”、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立足黄山实际的《规划》意义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