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中共黄山市委 黄山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八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浓厚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根据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全省“八五”普法规划及我市“十四五”规划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制定和实施五年普法规划是党领导全民普法的重要方式。自1986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制定和实施我市“八五”普法规划,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质量普法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黄山的客观需要。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黄山市“八五”普法规划编制工作,由黄山市司法局会同黄山市委宣传部负责起草,经过征集思路、形成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环节制定完成。经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市政府第六十二次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21年12月30日,市委、市政府正式予以转发。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五、规划主要内容
黄山市“八五”普法规划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明确了“八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
第二部分“明确普法重点内容”。一是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二是突出宣传宪法。三是突出宣传民法典,设立“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专栏1。四是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五是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第三部分“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强调加强教育引导,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强调推动实践养成,从日常生活行为抓起,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强调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
第四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加强法治文化对外交流等任务。设立新安江法治文化带建设专栏2、黄山市法治宣传教育互动体验馆专栏3、打造“徽风新韵”法治文化品牌 专栏4 。
第五部分“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强调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和专项依法治理,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设立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专栏5、企业合规建设专栏6。
第六部分“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二是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三是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设立全市智慧普法平台建设专栏7。
第七部分“加强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五个方面内容。
六、创新举措
第一部分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了为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在工作原则中,明确要坚持立足黄山市实际。
第二部分在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增加围绕我市“融杭接沪”、倾情倾力打造“五个之城”等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宣传我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规章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增加要继续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月活动;在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中,针对我市旅游城市实际,增加加强文化旅游行业法治教育内容;在完善制度保障中,增加我市推广“信易+”场景应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用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第四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突出我市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徽州法治文化特色,提出新安江法治文化带建设专栏,促进新安江依法治理。组织开展年度黄山市“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中,提出黄山市法治宣传教育互动体验馆专栏;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突出挖掘、保护、弘扬徽州法治文化内容,增加加强对徽州法治文化历史遗迹和文物的保护,将法治元素融入历史街巷、名人故居、历史遗存和活动场所等,加强对徽州法律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宣传徽州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加强对徽州典籍、文物的保护和整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传下去,提出打造“徽风新韵”法治文化品牌专栏。
第五部分在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中,结合黄山实际,将各地基层“一约四会”制度(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党群议事会)和长板凳议事会、乡村治理积分制、红黑榜、社区“法律之家”、“作退一步想”、“乡贤+”等经验做法写入,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新路径。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
三是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
四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强普法人员能力建设;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强化各级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中期评估和总结验收;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
八、关键词解释
“八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九、下一步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环节,围绕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不断创新普法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高质量普法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黄山。
十、解读咨询电话
如有对全市“八五”普法规划不理解之处,可咨询黄山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咨询电话:0559-235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