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呈坎“无忧茶室”“三道茶”香飘央媒省媒
近期,黄山市徽州区司法局呈坎司法所创新实施的“三道茶”调解法引发省级媒体矩阵及人民网关注,“无忧茶室”破圈,一杯徽州茶饮动八方,“三道茶”烹出乡村善治新滋味。
《人民网》关注:呈坎“无忧茶室”探索出一条“以茶为媒、化干戈为玉帛”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7月16日,《人民网》在“领导留言板-全过程人民民治案例库-民生保障”栏目编发《以茶为媒解矛盾化干戈 安徽呈坎镇创新打造“无忧茶室”》,展示徽州区司法局呈坎司法所创新打造“无忧茶室”工作成效,该所通过挖掘徽文化中的“和合”基因,调解工作融合了茶室的“人情味”、祠堂的“规矩性”、新乡贤的“德治力”,让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徽州特色的“传统文化+现代治理”新路,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被彻底激活。
省级媒体矩阵关注:呈坎“无忧茶室”成“徽”字号乡村善治新名片
7月1日、7月2日,《安徽财经网》《安徽经济网》先后以《黄山市徽州区:茶香润法理 “无忧茶室”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黄山市徽州区:“无忧茶室”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为题,介绍了呈坎司法所“无忧茶室”“三道茶”调调解法的基本做法,拉开省级媒体矩阵关注这一现象的帷幕。
7月3日,《安徽法治报》在头版头条编发《徽州茶道烹“和”气——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无忧茶室”煮出基层治理新滋味》,该报道道出了呈坎“无忧茶室”的核心魅力“在于其独创的‘三道茶’调解法。当事人初入茶室,先奉上一杯‘静心茶’,在氤氲茶香中舒缓情绪;调解过程中,再斟上一杯‘明理茶’,引导双方心平气和地沟通;待双方达成协议后,则互敬一杯‘同心茶’,双方执壶分盏,寓意‘共饮一江水’,象征着和解与共识。这一流程将茶文化中深厚的‘和’理念深度融入调解过程。调解前,通过喝茶聊天化解当事人的紧张与对立;调解中,调解员适时讲述本地与茶相关的和谐故事,引导当事人互相理解与包容;调解后,以茶为礼,促进双方真正和解,实现‘举杯言和’,让群众真正感到‘无忧’”。赞叹“在这里升腾的,远不止沁人心脾的茶香——来‘无忧’去‘解忧’,‘无忧茶室’已成为这个千年古镇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为乡土中国探寻善治之路递上了一份饱含智慧的温暖答卷。”
7月7日,《安徽日报》在六版“江淮新闻”栏目头条以《有啥气不顺 来喝“三道茶”——黄山市徽州区司法局呈坎司法所创立“无忧茶室”,探索“以茶为媒、化干戈为玉帛”的乡村善治路径》,介绍了“无忧茶室”以茶为媒化解矛盾的创新实践。记者通过记录呈坎镇汪村村村民老叶和老陈因南瓜引发纠纷,最终在“无忧茶室”经调解员谢国英运用“三道茶”调解法成功和解的案例,生动展现了这一模式的实际成效。“三道茶”调解法:初来奉“静心茶”平复情绪,调解斟“明理茶”讲理说法,和解敬“同心茶”执壶分盏,将徽州茶道中的“和”理念贯穿调解全程,让当事人在茶香中缓和矛盾、达成和解,报道指出,这一“三道茶”调解法将徽州茶道“和为贵”理念与“枫桥经验”的“矛盾不上交”精髓深度融合,让群众在茶香中“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事有处解”。文中还特别提到,“无忧茶室”采用开放式方形布局的品茶区,寓意公平公正,墙上“心平气和慢慢讲 遇事调解好商量”的标语与桌上的法律法规文本相互呼应,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交融共生。
7月8日,《安徽长安网》在“平安建设”栏目转载该报道。
7月8日,《中安在线》在“中安时评”栏目编发“宛新平”评论《“三道茶”烹出乡村善治新路径》,该文指出“把调解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尊重并激活一方水土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密码,用‘小茶室’撬动‘大民生’,为辖区群众交流互动提供场所,做到在群众家门口解决好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定能烹制出更多治理有效、乡风和谐的‘清心茶’‘幸福茶’”。
同日,安徽省司法厅在其官网“媒体聚焦”栏目转发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