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司法局呈坎司法所:茶香润法理“无忧茶室”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一壶清茶,几缕茗香,千年古村呈坎的烟火气里,正升腾起基层治理的智慧之光。近年来,徽州区司法局呈坎司法所以“一乡一品”工程为抓手,在呈坎镇创新打造“徽州解忧”调解品牌矩阵核心项目——“无忧茶室”。这一融合徽州茶文化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将矛盾纠纷化解浸润于茶香之中,探索出一条“以茶为媒、化干戈为玉帛”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茶室虽小乾坤大:50平方米的和谐密码
走进呈坎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0平方米的“无忧茶室”别有洞天,茶桌上青瓷茶具氤氲着黄山毛峰的清香,调解工作区三行鲜红标语一下子跳入眼帘“努力倾听你所说的话 努力做好你想办的事 帮你解决你所遇到的忧”,温馨标语静默诉说无忧茶室的服务方式,这里既是品茶论道的文化空间,更是定分止争的治理阵地。
品茶区采用开放式方形布局,喻意“公平公正”,配备桌椅、茶具等;设立调解工作区,摆放调解席卡、档案柜等。墙面装饰的“心平气和慢慢讲 遇事调解好商量”与桌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相关书籍相映成趣,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在此交融共生。
三杯茶里见真章:调解流程的文化浸润
“无忧茶室”独创“三道茶”调解法:初入茶室奉上“静心茶”;调解过程中斟“明理茶”;达成协议后敬“同心茶”,双方执壶分盏寓意“共饮一江水”。将茶文化中的“和”理念融入调解过程,在调解前通过喝茶聊天缓解当事人紧张情绪;调解中讲述本地与茶相关的和谐故事,引导当事人互相理解、包容;调解后以茶为礼,促进双方和解,以心换心解矛盾,握手言欢化干戈,达成“举杯言和”的效果让群众“无忧”。
汪村村妇联主席谢国英作为调解员,曾在茶室中用一方歙砚作比化解邻里地界纠纷:“砚台讲究‘留白’,处世贵在‘留余’。”这种将徽州文脉融入矛盾调解的智慧,让纠纷在首次调解中即告化解,体现“枫桥经验”的实践多元化发展。
多元共治聚合力:一杯茶泡出治理新味
茶室背后,是“1+N”调解力量的系统集成:以镇、村调解员为骨干,吸纳法律顾问、退休干部、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人组成“解忧智囊团”;按照人民调解工作受理、调解流程、回访反馈、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明确调解员职责、当事人权利义务等,保障调解工作公正、公平进行。
暮色中的呈坎,万家灯火渐次点亮。茶室里,又一壶新茶正馥郁芬芳——这里升腾的不仅是茶香,来“无忧”去“解忧”更是一个千年古镇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是乡土中国探寻善治之路的温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