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零”距离
为深入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黄山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优势,强化乡村法律援助服务,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法治援同行”实践活动,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精准、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平台。构建以各级法律援助中心为业务主体,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社区(村)法律援助联系点为触角,实现乡村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在全市设立107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783个村居联络点,聘请社区、村委会调解主任等担任法律援助信息联络员,及时掌握农村法律援助信息。
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能力。以专题辅导、专家解读、集中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分批次、有重点开展《法律援助法》及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政策培训,有效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者、志愿者业务能力素质。活动期间,市司法局统一印制发放了《法律援助法》宣传读本,举办了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培训会,组织区县各中心集中收听收看了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联合举办的《法律援助法》知识讲座视频转播。各区县司法局组织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联合开展了《法律援助法》专题培训,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深化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宣传。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志愿者巧借“疫情防控宣传”、“送法进校园”、“送法进乡村”、“农民丰收节”、主题党日等各类活动,举办“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法治文艺汇演,开展法律援助进乡村、进学校、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等涉农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积极推送“12348”法律服务热线,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政策送到百姓家门口,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加强涉农法律援助品牌建设。加强“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援乡村惠民生”等涉农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组织开展法律援助三下乡等活动,针对农村土地山场纠纷、老年人赡养、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各类纠纷咨询,工作人员做到热情接待,依法解答与引导,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助力春耕生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企业复工复产中的法治保障作用,着力做好涉农法律精准服务。
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突出法律援助重点人群,简化审查程序,针对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无固定收入的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以及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农民工,免除经济困难审查。对脱贫不稳定、因病返贫户等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简化农村特殊重点人群的法律援助审批流程,实行当日受理、当日审查、快速办理。针对涉农法援案件,中心实施“绿色通道”,落实服务指引、一次性告知等服务制度。对涉农人员来电、来访、咨询以及申请法律援助的,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承办,对生活在偏远乡村或行动不便的受授人,及时组织法援律师、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个性化服务,实现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零”距离。